跟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(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故事)
最近很多小伙伴在找跟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的相关内容,以及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故事对应的知识点,劳动晚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《跟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》的相关资讯,另外还找了一部分有关《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故事》的内容,文章篇幅比较长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!
本文目录一览:
历史上的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?
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。
相关故事如下:
春秋末期,吴国大败越国,作为越国的国君,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,虽然保全性命,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。
为了能够报仇雪恨,从此睡在柴草上面,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,最终奋发图强,得以复国。
卧薪尝胆的出处:
“尝胆”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,但书中并无“卧薪”之说。“卧薪”和“尝胆”连在一起,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《拟孙权答曹操》一文,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,但“卧薪尝胆”这一成语却自此被沿袭下来。
到明朝末年,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《浣纱记》,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、尝胆之事;清朝初年,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《纲鉴易知录》中写道:“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卧薪尝胆。”
不久,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《东周列国志》,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。这样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。
关于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
历史上卧薪尝胆的人物:1、勾践;2、韩信;3、司马迁;4、刘邦;5、秦孝公。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,后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
1、勾践:越王勾践即位,同年,在檇李大败吴师。越王勾践三年(公元前494年),被吴军败于夫椒,被迫向吴求和。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,返国后重用范蠡、文种,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。
2、韩信: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,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,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,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。一次,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。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: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,喜欢带刀配剑,其实你胆子小得很。于是,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,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。
3、司马迁: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
4、刘邦:刘邦白登之围,时值寒冬天气,天降大雪,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,轻敌冒进,直追到大同平城,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。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,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,达7天7夜,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。后来,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才得脱险。
5、秦孝公:秦孝公让出函谷关,秦孝公在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,便设立函谷关,在以后的很多年里,赵卫楚等五国军队联合入侵秦国,皆至函谷关处,仓皇败走。很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的气势。
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谁
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越王勾践。
相关故事:
春秋时期,吴越两国相邻,经常打仗。
公元前497年,吴王夫差带兵进攻越国大获全胜。
吴王派兵追击,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,情况非常危急。
此时,勾践听从了越国大臣文仲的计策,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美女,派人偷偷的送给吴王的宠臣,并通过他向吴王求情。
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,但要越王勾践来吴国伺候他。
投降后,越王勾践把国事托给文仲,便和妻子一起去了吴国。
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,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。
夫差每次出游,勾践总是拿着马鞭,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。
有一次吴王夫差生病了,勾践为了表明他的忠心,用嘴尝夫差大便的味道,以便诊断病情。
夫差病好了以后,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,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了越国。
勾践回国以后,立志要报仇雪恨。
为了磨练意志,他每晚睡在柴薪之上,他还在屋里挂了一个苦胆,每天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的味道,使自己牢记耻辱。
在他的带领下,经过十年的积累,越国渐渐强盛起来,实力超过了吴国。
勾践抓住时机,亲自率兵发起了对吴国的进攻,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,吴王夫差自杀而亡。
后来,人们把这个成语概括为“卧薪尝胆”,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愤图强。
扩展资料
越王勾践的生平:
越王勾践(约前520年―前465年),姒姓,本名鸠浅,古时华夏文字不同,音译成了勾践,又名菼执,夏禹后裔,越王允常之子,春秋末年越国国君。
前496年,越王勾践即位,同年,在檇李大败吴师。
越王勾践三年(前494年),被吴军败于夫椒,被迫向吴求和。
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,返国后重用范蠡、文种,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。
越王勾践十五年(前482年),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,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。
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,大败吴师。
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,与勾践连战惨败,不得已与越议和。
越王勾践十九年(前478年),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,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。
越王勾践二十四年(前473年),破吴都,迫使夫差自尽,灭吴称霸,以兵渡淮,会齐、宋、晋、鲁等诸侯于徐州(今山东滕州南),迁都琅琊,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。
卧薪尝胆是哪位历史人物
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。
卧薪尝胆的主人公就是勾践,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,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,春秋时,越王勾践战败,为吴所执,既放功率表还,欲报吴仇,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饮食尝之,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。
为了振兴越国,他每日都睡在草席上,还在房中挂了一颗苦胆,早晨起来就尝一尝,后来经过十年的奋斗,完成了梦想,所以卧薪尝胆经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苦尽甘来,就像完璧归赵的赵王一样,勾践虽然是君主,但是能屈能伸,才让越国经过十年的复兴,有恢复了强大的国力。
勾践灭吴
吴王阖闾打败楚国,成了南方霸主,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,没想到打了个败仗,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,再加上上了年纪,回到吴国,就咽了气。
吴王阖闾死后,儿子夫差即位,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:“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”,过了两年,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,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,一个叫文种,一个叫范蠡。
勾践到了吴国,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,叫勾践给他喂马,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,夫差每次坐车出去,勾践就给他拉马,这样过了两年,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,就放勾践回国。
勾践回到越国后,立志报仇雪耻,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,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,每逢吃饭的时候,就先尝一尝苦味,还自己问:“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”?他还把席子撤去,用柴草当作褥子,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“卧薪尝胆”。
卧薪尝胆描写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。
描写的是勾践。
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
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.
——蒲松龄撰 自勉联
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、大破秦兵的典故,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、义无反顾的决心.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、灭吴雪耻的典故,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、发愤图强的毅力.蒲松龄撰下此联,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。
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,绝不罢休的精神.做任何事情,有了决心和毅力,还会不成功的吗?天不负这位有志者,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,穷毕生精力著书,取得了卓著的成就,
不仅在诗文、词赋、戏曲、俚曲等均有佳作,一部《聊斋志异》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.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,否则,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.
历史上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的名人有那些?
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,成大事者往往都要先学会忍耐,面对屈辱一定不要放弃,而是要先选择接受,然后再慢慢的寻找机会进行一番事业,那么在历史上除了勾践外,还有哪些人有着卧薪尝胆的例子呢?
首先让我想到的便是韩信,韩信的胯下之辱也十分出名,这个典故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之上,男人往往都将自己的尊严看得极为重要,但是韩信却学会了忍耐。韩信在家乡的时候受到了一群小混混的挑衅,当时的他势单力薄,知道自己一个人不是这一群小混混的对手,于是便选择了从混混的胯下钻过,这个举动在当时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。
但是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,若干年后韩信成为了身世显赫的大将军,回到家乡之后,不仅没有对小混混进行报复,反而还进行了善待,并且说到没有这个小混混就没有今日的韩信。大丈夫当能屈能伸,要想轰轰烈烈的成就一番大事业,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大将军韩信和越王勾践都有着比较类似的经历,只不过不同的是,越王勾践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,是在敌人手下刷马受尽屈辱,每一天都通过品尝苦胆来警示自己要进行复仇。而韩信从始至终都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,所处的环境虽然条件比较艰苦,但是相对于越王勾践来说,还是比较简单的。
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,无论自己处于一个多么艰难的逆境里面,千万不要想着放弃,要能屈能伸,要学会忍辱负重。如果连一点点的屈辱都受不了,这样的人注定是很难走向成功的,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样看待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
跟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故事、跟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